[ 來自:不詳 閱讀: 時間:2012.05.28 ]
4月26日,我國關鍵核電輔機產品——三門1號核電輔機定子冷卻水系統集裝和密封油系統集裝控制系統,通過業主及國外核電技術專家的驗收,將發往三門核電站。標志著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以
設計艱難曲折
該產品的研制,歷時三年半,經過了復雜的技術轉化和艱難曲折的制造過程。
在其技術資料提交過程中,雖然日本三菱公司(以下簡稱三菱公司)技術轉讓協議中對具體圖紙、文件的提交時間做了詳細的規定,但提交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2008年12月和2009年9月,三菱公司向哈電機提交了兩次氫油水控制系統的設計圖紙,但兩次提供的圖紙卻存在較大差異,成倍地增加了設計轉化工作量,給按計劃完成工作目標帶來了很大困難。
在其設計技術轉化時,哈電機細致地研究了三菱公司使用的JIS標準,找到與之對應的GB標準。在轉化設計過程中,三門輔機系統每個零件的設計標準都經過了三菱公司的正式確認,為產品滿足核電機組運行的安全與可靠提供了技術條件。排污泵 消防切線泵 GDL管道式多級泵 WQ潛水排污泵 恒壓切線泵
為了順利完成設計轉化任務,氫控專業組的設計人員放棄了節假日休息時間,特別是一些年輕大學生在組長祁明祿帶領下勇敢挑起了設計繪圖、審查資料的重任。2010年4月30日,三門核電氫油水控制系統的設計轉化工作全部完成,累計完成出圖量達到12170個D(D:圖紙通用基本單位,1D圖紙的大小相當于1張A4紙),三門輔機圖紙技術轉化周期內的出圖量等于常規機組的10倍。
三門輔機設計技術轉化工作完成后,他們繼續披星戴月地忘我工作。從2010年5月開始,高強度、緊張的工藝工序準備工作,一直持續到2010年9月。隨后,三門核電1號氫油水零部件的生產工作拉開了序幕。
面臨多種困難
萬事開頭難。該產品在哈電機制造還是第一次,沒有經驗可供借鑒。技術轉化后的產品實現過程舉步維艱,作為世界第一批三代核電AP1000技術轉化項目的實踐者,哈電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在三門核電氫油水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中,占據大部分工作量的是焊接工序。核電產品的焊接件結構復雜、技術要求高、焊接難度大。焊接變形是整個焊接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之一,嚴重制約了生產進度。為保證質量,提高效率,哈電機對核電產品的焊接時間,焊接環境的溫度、濕度等都進行了嚴格控制。同時,為了圓滿完成核電產品試驗任務,2011年底哈電機完成了對原有的試驗站進行改造擴建工作,開辟了一個核電氫油水系統產品試驗專區。
由于經驗不足等原因,三門核電1號機組密封油系統和定子冷卻水系統的總裝工作經歷了多次返工,2011年10月末,輔機產品兩套控制系統第一次總裝工作終于完成。
在三門核電1號機組密封油系統和定子冷卻水系統集裝性能試驗中,哈電機安排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堅守,確保各項試驗有序進行。但在試驗接近尾聲時卻突發狀況,被業主要求停工。
面對巨大挫折,哈電機人沒有被嚇倒,而是潛心尋找新的突破口。他們從產品設計、工藝準備、部件加工、供應采購、質量監控、生產計劃到現場管理等各方面分析事故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再次組織了國產化制造攻關。同時,對全體員工進行了核文化培訓,成立核電產品攻關團隊,并針對第一次三門核電輔機性能試驗問題,制定了數十項解決措施,為輔機產品后續的性能試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試驗終獲通過
2012年3月下旬,哈電機的改進方案獲得三門業主的批準。1號機組密封油系統產品制造復工,性能試驗重新開始。
有關人員全力以赴地投入緊張的復工生產中。負責試驗的人員24小時連班倒,他們吃在試驗臺邊、睡在辦公室,遇到技術問題及時解決,全力以赴搶進度,千方百計滿足產品質量需求。
有了第一次性能試驗的經驗教訓,哈電機僅用兩周時間就完成了第二次輔機系統的總裝工作,并將全部性能試驗初步做了一遍。由于措施合理,落實到位,試驗性能獲得的各項技術參數指標全部達到圖紙要求。
2012年4月5日,三菱公司派出技術人員到哈電機參加試驗驗收工作。在為期10天的驗收工作中,哈電機接受了近乎苛刻的檢查驗收條件,完成了合同規定的所有性能試驗,終于順利完成全部性能試驗,達到合同規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