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閱讀新聞
閱讀新聞遭遇挑戰
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下稱“五礦商會”)和北礦所共同推出。這個平臺被寄予厚望,被認為是中國獲得鐵礦石定價權的最重要途徑。全國主要大型鋼鐵企業均加入了這個平臺,并成功“收入”國際礦業“三巨頭”以及全球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FMG.
截至目前,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會員企業已經達到157家,基本上涵蓋了鐵礦石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
根據北礦所的統計,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自從5月8日開市以來,從5月8日到5月23日之間總申報137筆,總申報數量1061.07萬噸,總成交7筆,總成交數量85.65萬噸,美元成交額1.14億美元,人民幣成交額2160萬元。
這被外界認為是“非常冷清”。來自全球三大鐵礦石指數之一的TSI市場收集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淡水河谷5月以來已經有17筆招標全部成交,但是在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上只成交了4筆。
“可見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還是通過原有招標的模式來交易。”TSI中國區經理韓遜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對于GlobalORE是否會對公司構成威脅,北礦所總裁董朝賓認為,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與GlobalORE各有特點和優勢,雙方的競爭,應該在專業服務能力上的比拼。“從制度設計、交易品種設計到會員管理制度以及后續推出的相關交易細則和配套推出,我們和GlobalORE是競爭合作的關系”。
礦山企業成GlobalORE的優勢
此前,中鋼協和五礦商會曾要求其會員單位不要加入GlobalORE,但是上述國內三家大型企業“投靠”GlobalORE,意味著這種行業內不成文的“禁令”形同虛設。
盡管董朝賓稱歡迎在這個市場上展開競爭,不過在鐵礦石仍然處于賣方市場的情況下,仍然不能忽視GlobalORE的影響力。
與在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中的地位不同,寶鋼、五礦和華菱并不是簡單地成為GlobalORE的發起會員,而是成為了其股東之一。與這3家中國企業一同加入GlobalORE的還有“三大礦”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以及全球最大的金屬貿易公司嘉能可。
盡管國內不支持企業加入GlobalORE,但是礦山企業的強勢地位是國內鋼鐵企業、貿易企業不得不慎重考慮的問題。
韓遜認為,企業也要從自身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現階段,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最核心的還是依靠礦山,礦山要愿意將貨放在平臺上銷售,否則平臺很難形成影響力,而GlobalORE是礦山重點支持的對象,如果國內企業只支持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不支持GlobalORE,未來GlobalORE做起來了,對自身并沒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