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閱讀新聞
閱讀新聞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1 主題內容
本規程規定了低溫立式多級離心泵的檢修周期和內容、檢修與質量標準、試車與驗收、維護與故障處理。
1.2 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低溫立式多級離心泵的維護檢修,其他立式離心泵檢修時可參照執行。
2 編寫修訂依據
國家現行的關于壓力容器方面的相關法規,包括現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在用壓力容器檢驗規程》
技術資料,中石化相關標準(密封、電氣、儀表)
檢修周期與內容
1 檢修周期(見表1)
表1 檢修周期 月
注:根據運轉情況及狀態監測結果,可適當延長檢修周期。
2 檢修內容
2.1 小修
2.1.1 檢修機械密封;
2.1.2 檢查軸承及減壓軸套間隙:
2.1.3 檢查與處理運行中發生的零部件損壞及泄漏等;
2.1.4 檢查、清理密封腔、隔離油缸、給油泵,壓力平衡器、加熱器等,更換密封油和防凍液;
2.1.5 檢查連軸節及連接螺栓,調整聯軸節同軸度;
2.1.6 檢查、清理泵的入口過濾網,檢查出口單向閥。
2.1.7 檢查和恢復保冷。
2.2 大修
2.2.1 包括小修內容;
2.2.2 解體檢查各零部件的磨損、腐蝕及沖蝕程度,進行修復或更換;
2.2.3 檢查、調整軸的直線度,必要時更換;
2.2.4 檢查轉子的跳動值;
2.2.5 檢查零、部件的配合尺寸;
2.2.6 測量、調整泵體的水平度;
2.2.7 檢查葉輪的靜平衡,必要時對葉輪做動平衡;
2.2.8 電氣、儀表檢修參照中石化相關標準。
檢修與質量標準
1 檢修前的準備
1.1 各項準備工作應符合安全、環保、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如按照Q/SHS 0001.3-2001《煉油化工企業安全、環境與健康(HSE)管理規范》(試行)中的規定,對檢修過程進行危害識別及風險評估、環境因素識別和影響評價,并辦理相關票證;
1.2 根據設備運行技術狀況和監視記錄,分析故障原因和部位,制定詳盡的檢修技術方案;
1.3 熟悉設計圖樣和技術資料;準備好記錄用的表格;
1.4 檢修所需工、量、卡具備齊;
1.5 備齊預計檢修所需更換件,并符合設計要求;
1.6 按規定進行斷電、倒空、置換等,具備檢修條件,辦理安全檢修工作票后,方可施工;
1.7 準備一定量的丙酮或高純度酒精等脫油脂清洗劑,嚴禁使用煤油、洗油、水質溶劑等清洗泵的內件;
1.8 檢修施工安全方面的未盡事宜,應執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
1.9 有密封液的需倒空密封液。
2 拆卸與檢查
2.1 拆卸
2.1.1 松開機械密封軸套卡緊環鎖緊螺釘,使軸套與軸能相對運動;
2.1.2 拆卸聯軸節;
2.1.3 拆卸附屬管線,將管口包上,防止異物進入;
2.1.4 拆下驅動機及機架;
2.1.5 拆卸機械密封組件;
2.1.6 將泵頭連同轉子組件一起吊出,運至解體場地;
2.1.7 拆密封箱和軸承;
2.1.8 依次拆卸各級導流體和葉輪,并做好標記。
2.2 檢查
2.2.1 檢查機械密封組件;
2.2.2 檢查軸承磨損情況;
2.2.3 檢查葉輪、導流體的磨損、腐蝕、沖蝕情況,配合間隙;
2.2.4 檢查軸的磨損情況及直線度;
2.2.5 檢查磨損環間隙;
2.2.6 檢查其他零部件。
3 檢修質量標準
3.1 機械密封
機械密封的檢修執行SHS 03059-2004《化工設備通用部件檢修及質量標準》
3.2 轉子
3.2.1 導流體襯套內徑的圓柱度及圓度偏差均不得大于襯套內徑的1‰,但最大不得超過0.05mm;
3.2.2 軸套與軸接觸面的粗糙度應不大于Ra1.6;
3.2.3 葉輪與軸的配合應采用H7/h6;
3.2.4 新更換的葉輪應找靜平衡,其剩余不平衡重量不得大于表2給定值。
表2 剩余不平衡重量
3.2.5 葉輪有砂眼、裂紋或嚴重沖蝕、減簿等缺陷,應進行修理或更換;
3.2.6 葉輪與軸配合鍵的頂部應留有0.10~0.40mm的間隙;
3.2.7 殼體磨損環與葉輪磨損環間隙見表3;
3.2.8 軸套與軸頸的間隙見表4;
3.3 主軸部分
3.3.1 軸頸處的圓柱度及圓度應小于直徑的5‰,但最大不超過0.03mm,,粗糙度應不大于Ra0.8;
表3 磨損環間隙
表4 軸套與軸頸的間隙
3.3.2 軸的直線度偏差不得大于0.03mm/m,否則應校直。
3.4 組裝過程的調整及找正
3.4.1 轉子軸向初調整:用底部調整螺栓將軸向間隙調整到0.30~0.40mm后,用鎖緊螺母鎖緊;
3.4.2 泵與驅動機找正:聯軸節找正,其徑向偏差值應小于0.05mm,軸向偏差值應小于0.03mm;
3.4.3 轉子提量:對于軸向限位軸承安裝于電機上的立式泵,用可旋轉的調節板進行轉子的提量調節,使調節板與短節之間的距離“A”為軸的凈提高量,見圖1。對于軸向限位軸承安裝于泵上的立式泵,按限位安裝即可。
3.4.4 提量結束,把緊聯軸節螺栓后,將密封軸套卡緊環緊定螺釘鎖緊,松開軸套定位片并扭轉約45°,用螺釘固定在密封腔蓋上。
試車與驗收
1 試車前的準備
1.1 確認各項檢修工作已完成,檢修記錄齊全,檢修質量符合本規程檢修質量標準規定,并有試車方案;
1.2 用氮氣干燥,直到泵內露點低于所需溫度為止;(甲烷循環泵,露點應降到 -70℃以下。)
1.3 雙端面及串聯式機械密封,應檢查是否己加好密封液、隔離液等;
1.4 按照泵的操作說明,對泵進行氣相預冷和液相預冷,使其達到工作溫度;在預冷過程中,按操作說明盤車;
1.5 檢查潤滑、密封液、物料系統有無泄漏;
1.6 手動盤車應無異常聲音和無輕重不均感。
2 試車
2.1 點動泵,確認泵的旋轉方向。泵啟動后,檢查密封腔的溫度和泄漏情況。密封腔溫度應控制在40~50℃ ,但最高不能超過65℃;
2.2 檢查泵的振動情況,振動值參照表5。
表5 振動標準
2.3 電流、電壓平穩,運轉無雜音,機械密封泄漏在規定范圍之內;
2.4 出口壓力、流量滿足工藝要求。
3 驗收
3.1 試車合格,達到完好標準;
3.2 檢修技術資料齊全、準確;
3.3 以上要求達到,辦理驗收手續,
3.4 驗收資料包括:檢查的原始記錄;檢修記錄;更換件的鑒定資料;試車記錄。
維護與故障處理
1 日常維護
1.1 維護內容
1.1.1 檢查泵的振動、聲音及泄漏有無異常,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1.2 檢查泵出入口壓力是否穩定;流量是否穩定;
1.1.3 檢查密封腔溫度,溫度過高及時處理;
1.1.4 檢查確認密封油及隔離液液位,必要時補充或更換;
1.1.5 檢查備用泵備用狀態,備用泵每班手動盤車1次。
1.1.6 檢查保溫、保冷情況。
2 常見故障與處理(見表6)
表6 常見故障與處理
![]() |